崇明
注册简历 崇明人才网获“信得过人才服务机构”荣誉称号
注册 发布
首 页 招聘职位 人才简历 事业单位招聘 招聘会 印象点评 洽谈预告 网站公告

上海海事大学2025年全球招聘博士后

发布:2025/4/22 9:21:24 被浏览:93次
博士后人员是学校科研生力军及学校培养、遴选优秀青年师资的重要来源。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上海海事大学诚邀海内外优秀青年加盟,共享发展、逐梦深蓝!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学校致力于培养国家航运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已向全球港航业单位、政府机构输送了逾20万名毕业生,被誉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
学校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2个本科专业。拥有24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上海市高峰学科,2个上海市高原学科,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港航物流学科保持全球领先。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现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水上运输类)。1个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设有水上训练中心,拥有4.8万吨散货教学实习船“育明”轮。
01、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平台简介
1)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依托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上海地方高水平学科),紧密结合港口、航运、物流、供应链管理等行业发展需求,深耕港航物流科学与管理等研究领域。
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50余名,面向重大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聚焦“港航供应链大数据与智能技术、集装箱物流管理智能技术、自动化码头智能管控技术”三个重点方向,在多学科交叉交通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等领域硕果累累,在Spotlight DC类学科排名港航物流方向常年保持全球领先,工程学科ESI排名全球排名前1%。
依托集装箱供应链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港口物流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自贸试验区供应链研究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上海航运物流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港口物流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等科研平台,组建了港航绿色能源数据监测与评估平台、港航物流装备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平台、港航智能流体物流装备创新平台等多个重点实验室平台。
2)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依托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2011年入选上海地方高校“0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具有博士生导师25名,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部分导师在中国航海学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港口协会等多个学术和行业组织中担任重要工作,担任多个交通运输领域SCIE/SSCI源期刊的副主编及多个期刊的编委。
学院实验室以打造前沿实验平台和激发创新活力为己任,全力为师生营造优质的教学与科研环境。目前,已成功构建了涵盖港口集疏运道路系统实验室、交通工程检测实验室、交通监控与信息处理实验室、交通规划与仿真实验室、水陆交通设施与信息化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现代港口综合实验室、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控制实验室、学生机房等9个教学实验室。此外,学院还设有航运金融工程实验室、港口航运物流空间分析实验室、水运系统决策技术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与运筹实验室,劳氏船级社基金会交通与环境国际研究所、多模式交通运输系统实验室、水陆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交通工程与区域科学研究中心等8个科研实验室。在交通运输系统研究等关键领域收获了众多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成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
3)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依托学校物流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科,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港航电气工程领域智慧、绿色与安全三个发展方向开展前瞻性、实用性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目前具有博士生导师20余名,科学研究紧密围绕舰船电力系统、海洋新能源及其电能变换、水下机器人与港航电气控制、机械电气系统安全工程等特色学科方向,涵盖了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存储、电工材料与电介质、船舶港口电气设备与系统等电气工程学科传统二级方向。
围绕特色学科发展需求,学院已建成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平台和高水平实验室,包括“现代港口物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现代港口物流”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集装箱供应链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智能海事搜救与水下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港口与海洋重装备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全渗透”深远海离岸能源动力前沿科学研究基地、电力传动与控制研究所、机械工程设计研究所、港机与海洋工程装备检测中心、波浪补偿实验室、上海海事大学-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上海海事大学-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联合实验室、海大-汉德港机和海洋工程装备联合实验室、海上清洁能源电力系统实验室、工业4.0实验室等。学院还拥有“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两个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为工业界科技服务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02、申报条件
1.近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或即将于半年内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心健康,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
2.年龄不超过35周岁;
3.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
03、岗位职责
1.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按计划完成博士后研究任务;
2.根据研究需要申请国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及其他科研项目,与合作导师共同承担重要的科研课题,在国内外高水平刊物上发表成果。
04、待遇保障
1)薪酬待遇:
博士后基础年薪35万元起;“海大超博”基础年薪45万元起,资助3年。鼓励博士后在站期间申请“博士后海外引才计划”“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等资助,获批各类国家、上海市项目待遇予以累加。
2)出站留校:
博士后出站考核优秀者,奖励人民币五万元,并可根据学校人才引进程序,作为长聘副教授直接引进;考核为“良好”的,奖励人民币三万元,并可根据学校人才引进程序,作为慧航副教授引进,享受副教授同等待遇。
3)其他保障:
参照同级人员标准缴纳五险一金,提供博士后公寓,可享受临港新片区的人才落户、购房、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符合条件者子女享受临港新片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等。
博士后梅骁峻梅骁峻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
博士后祝小杰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摘得创新赛银奖
祝小杰获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赛银奖
05、联系我们
学校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长期开展,诚挚欢迎海内外青年才俊来电、来信垂询。
学校人事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联系人:宫老师
联系电话:(021)38284237
电子邮箱:jygong@shmtu.edu.cn
学校各博士后流动站联系方式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X6iP3-9UzucJ_YMIm4CFMA

时间:2025/4/22 9:21:24

该信息从网上收集,仅供参考,详细信息建议咨询公招主办方。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访问


人才行业协会会员单位 人才服务许可证151号 沪B2-20050172 沪ICP备10022751号  
版权所有: 崇明人才网的ico崇明人才网 IE8.0以上版本支持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